当前位置:首页国学典籍容斋随笔容斋随笔·卷六·绿竹青青

容斋随笔·卷六·绿竹青青

毛公解《卫诗•淇奥》,分绿竹为二物,曰:“绿,王刍也。竹,萹竹也。”《韩诗》:竹字作,音徒沃反,亦以为萹筑。郭璞云:“王刍,今呼白脚莎,即泬蓐豆也。萹竹似小藜,赤茎节,好生道旁,可食。”又云:“有草似竹,高五六尺,淇水侧人谓之菉竹。”案此诸说,皆北人不见竹之语耳。《汉书》:“下淇园之竹以为楗。”寇恂为河内太守,伐淇园竹为矢百余万。《卫诗》又有“藋藋竹竿,以钓于淇”之句,所谓绿竹,岂不明甚,若白脚莎、泬豆,安得云猗猗青青哉?

译文

西汉时鲁郡人毛公(名亨)解释《 诗经》 卫风的《 淇奥》 时,把诗中的‘绿竹’一词分为两种东西,他说:“‘绿’就是王刍,‘竹’就是篇竹。”《 韩诗》(汉初燕人韩婴解释的《 诗经》 )中也说:“竹”字作“薄”,音徒沃反,也以为是篇竹。东晋的文学家、训话学家郭璞解释说:“王刍现在叫‘白脚莎’,就是绿寿豆。篇竹样子象小藜,红茎有节,喜欢生长在路边,可以食用。” 又说:“有一种草象竹子,高五六尺,淇水两岸的人称它为‘绿竹’。”认真研究上边约几种说法,都是北方没有见过竹的人的臆测。《 汉书》 上说:“砍下淇园的竹子作栏(堵塞河提决口使用的材料)用。”东汉初年的寇恂作河内(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太守时,曾砍伐淇园的竹子作了一百余万支箭。《 诗经》 卫风的《 竹竿》 一诗有“长而尖的竹竿哟,可作鱼竿钓于淇水之上”的诗句,由此可见,所谓“绿竹”是一种生长在淇水边上的竹子是十分清楚的。如果是白脚莎、绿豆之类的小草,怎么能说是美而且茂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