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宋代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宋代苏轼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空将降瑞雪,湖面上阴云密布;层叠的楼台与青山,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我漫步山中,溪水清清,直见水底的石块,游鱼来往,历历可数;幽深的树林没个人迹,只听到鸟儿喧闹相呼。

今天是腊日,我不在家陪着妻子儿女,说是去寻访僧人,其实也为的是自乐自娱。

僧人的禅房坐落何处?喏,就在那宝云山前,小道狭窄,弯弯曲曲。

孤山独自耸立,有谁肯在这里结庐?只有僧人,道行深厚,与山相傍护。

到了,那纸窗,那竹屋,幽深而又暖和,惠勤与惠思,裹着僧衣,正在蒲团上打坐。

天寒路远,仆夫催着回家,告别时,还未到黄昏日暮。

出山回望山中景色,树木都笼罩着烟云,一片模糊;有一只野鹘,在佛塔上空盘旋回互。

这次出游虽然淡薄,但我心中充溢着快乐。回到家中,神思恍惚,真像是刚从梦中醒来,那山中状况还历历在目。

我急忙提笔写下了这首诗歌,恐怕稍有延迟,那清丽的景色便从脑海中消失,再也难以描摹。

注释

⑴腊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十二月一日,有的说是十二月八日。孤山:在杭州西湖。惠勤、惠思:均为余杭人,善诗。

⑵明灭:依稀模糊,似有若无。忽隐忽现。形容楼台山峦。

⑶鸟相呼:一作“鸟自呼”,言鸟相和而鸣,如自呼名字。

⑷名:名义上。道人:有道之人,此指和尚。

⑸宝云山:在西湖北面,有宝云寺。

⑹团蒲(pú):即蒲团,和尚坐禅的用具。

⑺晡(bū):申时,黄昏之前。

⑻云木合,云和树迷蒙成为一片。

⑼野鹘:属鸷鸟类,飞翔迅疾。浮图:佛塔。

⑽怳(huǎng),恍惚。遽遽(jù):惊动貌。

⑾亡逋(bū):逃亡者。

参考资料:

1、陈迩冬.苏东坡诗词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5-16

2、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89-90

3、王水照 王宜瑷.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1-22

赏析

这首诗分入山和出山两个片断来写,而以访惠勤、惠思贯穿连缀。

首起点出时间地点。二僧结庐孤山,孤山在西湖边,所以诗从西湖展开,说自己在一个昏沉欲雪的日子出行,见到西湖上空满积着阴云,低低地压着湖面,西湖边上的楼台与重重叠叠的青山,笼罩在烟雾之中,若有若无。这样,抓住气候特点,略加点染,展现了一幅光线黯淡的水墨图,朦朦胧胧。接着,诗人眼光从远处拉回,写近处山中,水流清浅,人迹不到,只有鸟儿啁哳宛啭。虽是近景,因为极静,又显出了山的幽深。同时水清、无人,又与节令、气候相关。

以下诗入题,写访僧。先写未见僧人所居时,说明自己腊日不和妻子儿女团聚,特地入山访僧,是为了陶冶性情,自我娱乐。僧人住在山中,山路盘曲纡回,正是自己想去的地方。“纸窗”二句,写见到僧人所居后。僧人所居只是纸窗竹屋,僧人则拥褐而坐。轻轻点染,写出景物的幽旷与僧人淡泊的生活,揭示了僧人高尚的品藻;诗人访僧的经过,与僧人的交谈,就隐藏在会心之处,不写而写了出来;同时,自己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也是不言而喻的了。

“天寒”句起写回程。天寒路远,所以天未晚就回家。不说是自己要回去,而说是由于僮仆相催,又点出自己与二僧谈得很投机,依依不舍。出山一看,只见云木回合,野鹘盘旋在佛塔之上。云木合,说雪意更浓,垂暮光线更昏暗,树木隐在迷雾之中;野鹘盘空,又在迷离之中点染一二清晰之景,使画面饶有深趣。这一景色,与起首四句相呼应而不重复。

结末四句,写到家后的感受。“欢有余”应接前“实自娱”而来,说明不虚此行,游之乐及游之情都表达了出来,自己的人生观及僧人的清净无为也得到了再次肯定。而火急作诗,更加深了自己的欢快感。“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不仅写了自己的心情,也是苏轼文学创作观形象的表达。苏轼作诗强调敏捷的观察力及翔实的表达能力,善于捕捉一瞬间的情感与景物,这首诗也正体现出他的创作特色,从各个角度描绘出景与情所具有的独特的诗情画意。

此诗的用韵也显示了苏轼诗娴熟的技巧。诗除了少数几句隔句用韵外,通首一韵到底,音节畅美自然。清纪昀批说:“忽叠韵,忽隔句韵,音节之妙,动合天然,不容凑拍,其源出于古乐府。”其中“孥”、“遽”等字都是险韵,尤为难得。

参考资料:

1、陈迩冬.苏东坡诗词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5-16

2、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89-90

创作背景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派往杭州任通判。同年十二月,苏轼游孤山访惠勤惠思后作此诗。

参考资料:

1、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89-90

猜您喜欢

当置酒

置酒宴嘉宾,瞩迥临飞观。绝岭隔天馀,长屿横江半。

日色花上绮,风光水中乱。三益既葳蕤,四始方葱粲。

会稽狱中访徐文长

廿载神交意气同,相逢有泪洒阴风。

箯舆拟作五经笥,圜室今为一亩宫。

狱吏未能书牍背,侠徒那得载车中。

天王何日封三府,不使沉冤射白虹?

余杭四月

宋代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关门。

点绛唇·别後长亭

别後长亭,翠芜寂寞分襟地。雁书空寄。归梦频东里。一曲秋风,写尽渊明意。凝情际。雨襟烟袂。都是黄花泪。

点绛唇·梅

宋代朱翌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水调歌头·题剑阁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
宋代苏轼

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归去耽泉石。恐异时、怀酒忽相思,云山隔。

浮世事,俱难必。人纵健,头应白。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欲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

柳桥晚眺
宋代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青草,紫盖屹西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版本一)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版本二)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的诗词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