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唐代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唐代李白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

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

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

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

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

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

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

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昔日你我在黄鹤楼分别之后,我一直游离在淮海一带,大好时光也全都虚度。

想当年,你我在洞庭湖分离,如同洞庭湖的支流一样分散各方,如同落叶一样各自飘零。

时值中年依然没能再相见.失意的我独自一人在吴越漫游。

我在什么地方恩念你呢?是天台山的月光正在照耀着绿萝的时候。

会稽的风光是多么美好,剡溪水在周围萦回。

云山仿佛是从那海上生出来,水清如镜,人行走在水边,就像是在镜子中走来。

自从北渡浙江以后,十年的时间都在楚王的宫殿楼台上饮酒吟诗,沉醉不已。

才智压倒了那荆门的屈原宋玉,也可以令梁园的邹阳枚乘倾倒。

才华如此卓绝,却不见知音在何处,对此我只能苦笑。

而今时局动乱,安禄山叛军猖獗,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而我却不是那个可以拯救时局的人,只好在这屏风叠隐居。

夜半时分,我仰望天空,思念着你啊,想要和你相见。

明天我就要拂衣归去了,从此以后永远都要隐居避世了。

注释

屏风叠: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形状像九叠屏风。

黄鹤楼:故址原在湖北武昌黄鹄矾上。

蹉跎:失时。

淮海:指今江苏扬州一带。

各散洞庭流:此句言如汇入洞庭湖的支流一样各自分散。

蹭蹬:失意,不得志。

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

绿萝:即女萝、松葛,地衣类植物。

会稽:今浙江绍兴。

剡(shan音善)溪:在今浙江嵊县南。

楚台:楚地的楼台。古楚地包括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和河南部分地区。

荆门:荆州荆门山。

倒:压倒。

屈宋:屈原与宋玉,古代著名作家,他们都是荆州人。

梁苑:西汉梁孝王的兔园。

倾:超越

邹枚:邹阳和枚乘,古代著名作家,他们都曾做过梁孝王的宾客。

夸诞:浮夸放诞。

大盗:指安禄山。

鸿沟:今河南贾鲁河。曾是楚汉的分界线。

如风扫秋叶:此句形容安史叛军破坏的厉害。

济代:济世。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世”为“代”。

中夜:夜半。

永与海鸥群:此句指归隐。

参考资料:

1、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1-16册)第1版: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381页

2、李白著.李白选集第1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52页

3、(唐)李白.李白诗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10:第179页

赏析

本篇历叙与王判官聚散行迹,并因世乱而归隐庐山屏风叠。其所以退也,非所谓“社稷苍生曾不系其心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乃报国无门也。

开篇“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二句,飘然而来,写的是公元726(开元十四年),诗人离开蜀中,自湖北顺江而下,在金陵、扬州一带漫游的往事。屈指算来,流光已经过去整整三十年,自己仍然功业无成,一个“昔”,一个“蹉跎”,包含了无限的感慨

“俱飘”二句,牵入王判官。自己与王判官分手,就像落叶随风飘散,又像洞庭湖的诸多支派各自流向天之一方。

这一别就是多年。青年惜别,至中年仍未能相见。自己虽曾于公元742(天宝元年),得道士吴筠举荐,应诏赴京,但至公元744(天宝二载),便为谗言所中,而赐金还山。自己于是再次放浪江湖,漫游吴越。这里用了一个“蹭蹬”,蹭蹬者,失道也,反映出诗人政治上失意之后的悲愤心情。

当诗人政治上失意之时,只有美好的大自然能给诗人以心灵的慰藉。那天台山上翠绿的藤萝,剡溪水面清朗的风月,海上变幻的云山,水中清彻的倒影,无不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然而置身于山水风月之间。有一件事诗人始终未能忘却,那就是“思君”,时时思念自己的朋友王判官。

李白极重朋友交谊,尤致慨于知音之难得。诗人是很自负的,认为自己的才气,足可以倾倒生于荆州的屈原宋玉,在梁孝王门下为客的邹阳枚乘。但世人多笑我浮夸放诞,我的知音究竟在哪里呢?言外之意,只有您王判官是我的知音,可惜这样的知音是太少了。

“大盗’’以下急转,由对往事的追忆转入当前的现实。“大盗”者,窃国之盗也,指安禄山。“割鸿沟”言其侵占地方之广,“扫秋叶”言其为害之烈。而被扫一方以“秋叶”喻之,也隐约可以见出诗人对唐军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的不满。

“济代”即济世,唐人避李世民(唐太宗)讳而改。“吾非济代人”是作者的愤激之言,“且隐屏风叠”是作者此时不得不作出的抉择。这是一个痛苦的抉择。越是这样的时刻,诗人就越是企盼知音,思念自己的知心朋友,然而尽管夜中长望,仍然是思君不见,这更使诗人感到无限的孤独和怅惘。但无论如何,诗人决心拂衣而去,立即踏上隐居的道路,永远与自由飞翔的海鸥为友。这一愿望诗人曾经多次表述过,但诗人的初心是“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而这次的表述却是面临着国难当头、自己却不能有所作为的痛苦现实,这对诗人的政治理想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本诗的情调便于豪放和旷达之中又带有激愤和伤感。

参考资料:

1、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1-16册)第1版: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381页

2、《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99页

3、宋绪连、初旭编.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341页

4、林东海编著.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09月:第309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56(天宝十五载),当时洛阳以北的广大地区,已尽为安史叛军所占。当时李白为了躲避“安史之乱”,带着宗氏夫人到庐山躲避。这是李白第三次到江州,这次他隐居在庐山屏风叠达半年之久,并修建了读书草堂,期间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

1、宋绪连、初旭编.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341页

猜您喜欢
念奴娇·断虹霁雨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梅花
唐代罗邺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

赠黄鲁直
宋代徐积

不见故人弥有情,一见故人心眼明。

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

初去郡

彭薛裁知耻,贡公未遗荣。

或可优贪竞,岂足称达生?

伊余秉微尚,拙讷谢浮名。

庐园当栖岩,卑位代躬耕。

顾己虽自许,心迹犹未并。

无庸方周任,有疾象长卿。

毕娶类尚子,薄游似邴生。

恭承古人意,促装返柴荆。

牵丝及元兴,解龟在景平。

负心二十载,于今废将迎。

理棹遄还期,遵渚骛修坰。

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

战胜臞者肥,鉴止流归停。

即是羲唐化,获我击壤情。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青溪
唐代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磐石 一作:盘石)

虞美人·春山拂拂横秋水

春风拂拂横秋水,掩映遥相对。只知长作碧窗期,谁信东风吹散彩云飞。

银屏梦与飞鸾远,只有珠帘卷。杨花零落月溶溶,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

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更漏子·相见稀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唐代李白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阴晴后雪。

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了然不觉清心魂,只将叠嶂鸣秋猿。

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

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