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先秦渐渐之石

渐渐之石

先秦佚名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峰险峻层岩峭,高高上耸入云霄。山重重来水迢迢,日夜行军多辛劳。将帅士兵去东征,赶路不论夕或朝。

山峰险峻层岩险,高峻陡峭难登攀。山川逶迤又遥远,不知何时到终点。将帅士兵去东征,一直向前不顾险。

白蹄子的大小猪,成群涉水踏波过。月亮靠近天毕星,大雨滂沱汇成河。将帅士兵去东征,其他事情无暇做。

注释

渐(chán)渐:借为“巉(chán)巉”,险峭的样子。

维其:犹“何其”。

劳:劳苦。一说读为“辽”,指辽远。

武人:指东征将士。

皇:同“遑”,闲暇。朝(zhāo):早上。

卒(cuì):借为“崒”,高峻而危险貌。

曷(hé)其没:言何时是个尽头。曷,何。没,尽。

出:出险。朱熹《诗集传):“谓但知深入不暇谋出也。”

蹢(dí):蹄子。

烝(zhēng):众多。一说“进”。

离:借作“丽”,依附,此指靠近。毕: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叫“天毕”。

俾(bǐ):使。滂(pāng)沱(tuó):大雨貌。

不皇他:无暇顾及其他。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570-572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10-512

赏析

这首诗的情调酷似《诗经》中的“国风”,重在叙述行军艰难而紧张,并没有《毛诗序》所说“役久”的意思。全诗三章,以赋叙事抒情,头两章叠唱,意思相仿,诗人在急行军途中,迎面映入眼的是陡崖峭壁,挡住队伍的去路,忍不住惊呼道“维其高矣”、“维其卒矣”。头两句写所见,中间两句写所感,叹惋山川遥远,跋涉攀援,步步维艰,疲劳不堪,十分盼望抵达目的地。然而“山川悠远”,不知道何日才能走到。最后两句点题,交代急行军。“武人东征”一句贯穿全诗,三章都有,点明抒情主体与事件。首章“不皇朝矣”句,说明行军紧急,起早摸黑,天不亮就上路。第二段“不皇出矣”句蕴藏着更多难言的痛苦,行军紧迫,不断深入,无暇顾及以后能否脱险。也就是说至此生命已全置之度外。

第三章诗人笔锋一转,突然伸向天空,描写星空气象,与首章“朝矣”句相应,暗示是夜晚行军。朱熹说前四句“豕涉波,月离毕,将雨之验也”(《诗集传》)。这可能是诗人引用已有的气象民谚。近人闻一多指出:“豕涉波与月离毕并举,似涉波之豕亦属天象,《述异记》曰:‘夜半天汉中有黑气相连,俗谓之黑猪渡河,雨候也。’《御览》引黄子发《相雨书》曰:‘四方北斗中无云,惟河中有云,三枚相连,如浴猪狶,三日大雨。’与《诗》之传说吻合,是其证验。《史记·天官书》曰:‘奎为封豕,为沟渎。’《正义》曰:‘奎……一日天豕,亦曰封豕,主沟渎……荧惑星守之,则有水之忧,连以三年。’《易林·履之豫》诗曰:‘封豕沟渎,水潦空谷,客止舍宿,泥涂至腹。’此与《诗》所言亦极相似,是《诗》所谓豕白蹢者,即星中之天豕,明矣。”(《周易义证类纂》)依闻一多的说法,天豕为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奎由十六颗星组成,所以说“烝涉波”。杨慎《古今谚》中“谚语有文理”条也说:“天河中有黑云,谓之黑猪渡河,主雨。”可与此相参证。“月离毕”说的是月亮靠近毕宿,古人同样视为下雨的征兆,《尚书·洪范》说:“月之从星,则以风雨。”此星即指毕星。应劭《风俗通义》说:“雨师者,毕星也。”其下即引用此诗“月离”两句为证。《晋书·天文志》也说“月行入毕多雨”。所以这首诗前四句是引气象民谚,预兆将有滂沱大雨。“俾”字点明尚未发生,姚际恒《诗经通论》引姚炳的说法“将雨、既雨,诸说纷如”,实际上诗中原本是说“将雨”,而不是“既雨”,这个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正因为诗人担心遭遇滂沱大雨,行军难上加难,一心一意只想加速行进,无暇顾及其他,所以才说“不皇他矣”。三个段落的末句意思递进,旅途的苦情、忧虑一层深过一层。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10-512

创作背景

该诗记述的是军士东征途中的劳苦之情。《毛诗序》认为“《渐渐之石》,下国刺幽王也。戎狄叛之,荆舒不至,乃命将率东征,役久病于外,故作是诗也”。朱熹说:“将帅出征,经历险远,不堪劳苦而作此诗也。”这一说法颇有代表性。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570-572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10-512

猜您喜欢
左忠毅公逸事
清代方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日:“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壮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日:“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成都大阅
宋代陆游

千步球场爽气新,西山遥见碧嶙峋。

令传雪岭蓬婆外,声震秦川渭水滨。

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

属櫜缚裤毋多恨,久矣儒冠误此身。

满江红·敲碎离愁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访落
先秦佚名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於乎悠哉,朕未有艾。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采蘩
先秦佚名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悲回风
先秦屈原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

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

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

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

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

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

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

伤太息之愍怜兮,气于邑而不可止。

糺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

折若木以弊光兮,随飘风之所仍。

存彷佛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

抚珮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岁曶曶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

薠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

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

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

孤子吟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

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闻。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

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

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

邈漫漫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

凌大波而流风兮,讬彭咸之所居。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

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冯昆仑以澂雾兮,隐渂山以清江。

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汹汹。

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

轧洋洋之无从兮,驰委移之焉止?

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氾潏潏其前后兮,伴张驰之信期。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

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

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

心调度而弗去兮,刻著志之无适。

曰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悐悐。

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

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骤谏君而不听兮,重任石之何益?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瞻彼洛矣
先秦佚名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鞸琫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击壤歌
先秦佚名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先秦佚名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常棣
先秦佚名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