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唐代初月

初月

唐代李白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月亮从天边升起,渐渐地离开了海面,此时白露正沾湿了花瓣。

风吹得云朵散乱,像云朵生出了爪子,沙洲水冷致使寒气沁湿眉毛。

歌吹弹唱娱乐了人们,却使得征战的士兵想起远在天边的家乡。

想起这些我不再西园里赏月了,面对此情此景,吟诵出这首诗。

注释

玉蟾:指月。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

湿:此处是沾湿的意思。

畔:旁边,边侧。

风生爪:意谓风吹得云朵散乱,像云朵生出了爪子。

沙头:沙滩边,沙洲边。

弦管:指管、弦两种乐器。此处泛指歌吹弹唱。

愁杀:谓使人极为忧愁。杀,同“煞”,表示程度深。

战征儿:征战的士卒。

西园:指铜雀园,在文昌殿西,故称。

临风:当风,迎风。

参考资料:

1、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582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上月”和“水上月”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位置和环境,营造出一种明媚舒畅、迷离幽静的境界,并从音乐声联想到边塞征战士卒对家乡的思念。此诗语言清新,意境清幽。

诗的开头“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两句描绘了初月的倩影,和月光下的花朵,夜色笼罩下彼此辉映,如同恋人般呢喃细语,营造出一种迷离幽静的意境。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两句的景色描写极为精彩,微风吹动白云,让白云也生出了爪牙;沙头的流水不经意漫上了岸边的草坪,看似静态的事物写得灵动活泼。“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两句,出句是环境描写,远处的客船上管弦清越,欢声笑语,是一帮人在做长夜之饮;对句写那些戍守边关、征战沙场的士兵,这音乐让他们躁动不安。最后“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写诗人拒绝游赏西园,独自来到江边,看着天上的明月和水里的月光,迎着温柔的晚风吟起诗来。

这首诗并非严格的五言律诗,但已经非常讲究对仗和修辞。中间两联“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和“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对仗相当工整。此诗意境清幽,由月亮引出乡愁,是自古以来众多文人骚客所追捧的创作思路。因此,在中国,月亮早就和家乡绑在了一起,有月亮的地方,就会有思家的人。李白的诗,月亮有月亮的皎洁美,山水自然有山水的清新美。

参考资料:

1、安 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上).成都:巴蜀书社,1990:1

2、王国巍.李白诗歌鉴析[D].成都:西华大学,2013:4-6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当为李白存世诗歌中写得最早的一首诗。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正居住在四川故乡。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记载:“此诗及以下四首,约作于本年(指开元三年)前后。李白时居故里清廉乡(一作青莲乡),其地唐时属剑南道绵州昌明县,五代以后改为彰明县,今属四川江油县。”

参考资料:

1、安 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上).成都:巴蜀书社,1990:1

2、王国巍.李白诗歌鉴析[D].成都:西华大学,2013:4-6

猜您喜欢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唐代李白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普天乐·咏世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

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拜新月
唐代李端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月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扈从登封途中作

帐殿郁崔嵬,仙游实壮哉。

晓云连幕卷,夜火杂星回。

谷暗千旗出,山鸣万乘来。

扈从良可赋,终乏掞天才。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江上吟
唐代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横江词·其三
唐代李白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