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唐代渡辽水

渡辽水

唐代王建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开咸阳,此去辽水漫漫五千里,还未出门父母就已知道此去将隔海茫茫,今生很难再次相聚。临出门时母亲又为我重新做了几件衣裳,好像怕我有去无回,万一死在路途中没有干净的衣服可以殓葬。也有征人牺牲被送回咸阳,军中长官呈请皇上让烈士本乡的人充任征戍。想想自己真是可怜,身在外时将再没有回来的日期,为此心里无限伤感,茫然驻马停在辽水之边。

注释

如:动词,去。

咸阳:古都城。

营家:军中的长官。

题:上奏呈请。

简析

王建在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曾在幽燕一带度过了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对边疆战士的生活极为熟悉,十分同情他们的痛苦,这首诗便揭露了唐王朝远征高丽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这两句写出征的战士背井离乡,长途征战。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隔生”之感、“送死”之别深刻地揭示了唐代对外战争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父母与儿子、妻子与丈夫、小孩与父亲的生离死别,正是源于统治者的这些对外侵略战争。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一作‘茔冢’)各与题本乡。”这两句体现了远征之人的思乡之情,即使死了也不忘家乡,希望落叶归根。句中的“白骨”与“茔冢”都是战争留下的凄凉的遗物,是残酷战争的见证。凄凉的遗物与思乡之情融汇在一起,让人伤感莫名,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控诉与愤慨。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死的尚有“白骨”“归咸阳”,活着的只能隔着辽水空望家乡。他们只能期望有一天战死沙场后,自己的遗骸能够被幸运地送回长安。远征战士的悲哀,在这字里行间表现得很浓烈。

此诗笔力遒劲,意境苍凉,读来令人心摧骨折、肝肠欲绝。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28页

猜您喜欢

飞龙引二首·其一

唐代李白

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

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宫中彩女颜如花,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

登鸾车,侍轩辕,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送毛伯温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悼幼子

唐代孟郊

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

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洒之北原上,不待秋风至。

蕃女怨·碛南沙上惊雁起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瀑泉亭

向老多悲恨,凄然念一丘。岩泉终古在,风月几年游。

菌阁饶佳树,菱潭有钓舟。不如羊叔子,名与岘山留。

诗品二十四则·纤秾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浪淘沙·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代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秋别
唐代罗邺

别路垂杨柳,秋风凄管弦。

青楼君去后,明月为谁圆。

江南曲
唐代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