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宋代玉楼春

玉楼春

宋代佚名

东风杨柳门前路。毕竟雕鞍留不住。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青楼画幕无重数。听得楼边车马去。若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

注释

①铅山:山名,一作县名。属江西省。

②雕鞍:代指马匹。

③画幕:指画屏帘幕。

④眉黛:古代女子以黛画眉,因以眉黛指眉。

⑤丹青:绘画用的颜色。

鉴赏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七记载的“予绍兴戊辰,沿檄至信州铅山,见驿壁有题《玉楼春》词”,便是这一首作品。与佳人分离之后的游子,独自踏上孤独的旅途。风雨黄昏,驿站冷清,这些都成为触动他回忆的因缘。往事涌上心头,分别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他甚至来不及铺开纸笔,就匆匆将这满腔深情,题在驿站的壁上。

“东风杨柳门前路”,是佳人居所门前的道路。或许在过去的时光中,这条杨柳依依的道路曾留下他无数的足迹,这曾是一条通往幸福的小路,然而这一次,“毕竟雕鞍留不住”。辛弃疾曾写江水东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虽与此词意境并不一样,情感上也有爱国之情与儿女之情的区别,但都是在现实面前的无可奈何。“毕竟”二字,尤其表明心中的愁怨忧伤。“留不住”,说明内心想要留下来,却不得不踏上征途。不说留不住自己,而说留不住“雕鞍”,这样就把要走的对象归结于马匹,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为难。晏幾道的词中写情人分别“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清平乐》),与此词情意相近,都是写依依不舍的离情。

既然留不住,便还是得出发。词人连用两个比喻,来描写当时的难舍:“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这两句固然不及周邦彦写离情的“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玉楼春》)沉厚有力,但也同是刻意搜求的结果。岭头缭绕的云层重重叠叠,然而笼罩在自己心中的柔情要甚过笼罩在山头的云层,极言情之深厚;花上滴落的雨珠晶莹剔透,然而离人脸上的眼泪多得像花上的雨水,极言情之难舍。“花上雨”这个比喻,也容易让人联想到女子落泪时的娇美容颜。

下阕转为想象之词。路边分手后,游子渐行渐远,而重回到青楼中的女子,在无数重的画幕之后,静听楼边车马的远逝声。想必她的心,也会沉浸在离愁的沉痛中难以解脱。韦庄的《浣溪沙》中云“想君思我锦衾寒”,代对方想到自己,透过一层,曲而能达。此处亦为代想对方因思念而起的愁情,但重在对佳人神态的遥想:“若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

这是全词的高潮,也是最具艺术魅力的两句。“眉黛”是指女子青色的娥眉,“情深”是指女子心中的思念深情。词人想要用丹青画出别后女子的容颜,然而眉黛能画,情深难画,若要将眉黛染着情深一同画出,则是“丹青难画处”。这两句极为巧妙,超过一味言情或一味摹写。“染”字出语新奇,耐人寻味。王安石王昭君的美貌:“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明妃曲》)因为太美,所以无法画出。此处写女子的深情,说“且到丹青难画处”,也是取相似的原因。其实在这里,直言“难画处”,反倒比细细描摹更好,因为留有余味,留有想象。在这画不成的空白里,留给读者无尽想象的空间。中国画讲究留白,这“且到丹青难画处”的一笔,不也是词中的“留白”么?唐代诗人高蟾《金陵晚望》云:“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语意相近。

这首匆匆题在壁上的词,却有着生动的笔意,于“丹青难画”中描绘出断肠深情。这词中虽言“难画处”,却反倒呈现给读者一幅相思的图画。(刘艳)

参考资料:

1、品诗文网

猜您喜欢
天仙子·燕语莺啼三月半
五代佚名

燕语莺啼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

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点百万。

飞龙引二首·其二
唐代李白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

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

造天关,闻天语,屯云河车载玉女。

载玉女,过紫皇,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

后天而老凋三光,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寡妇诗
魏晋曹丕

友人阮元瑜早亡,伤其妻孤寡,为作此诗。

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凄凄。

候雁叫兮云中,归燕翩兮徘徊。

妾心感兮惆怅,白日急兮西颓。

守长夜兮思君,魂一夕兮九乖。

怅延伫兮仰视,星月随兮天回。

徒引领兮入房,窃自怜兮孤栖。

愿从君兮终没,愁何可兮久怀。

杭州回舫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绮罗香·咏春雨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碧瓦

碧瓦楼头绣幙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司马光好学
宋代朱熹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宋代陆游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瑞鹧鸪·期思溪上日千回

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