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唐代襄阳曲四首

襄阳曲四首

唐代李白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

头上白接篱,倒著还骑马。

岘山临汉水,水绿沙如雪。

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

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襄阳行乐之处,至今犹有人歌舞《白铜鞮》之曲。

汉江之泽水回绕着江城,襄阳之花容月色实在是令人着迷。

晋人山简醉酒之时,在高阳池醉态可掬。

他头上反戴看白接篱之帽骊在马上,样子实在是可笑。

岘山依着汉江,水绿如碧,沙白似雪。

山上有纪念羊枯的堕泪碑,上面的字己久为青苔所没,看不清楚了。

姑且在习家池觅得一醉,不去山上看堕泪碑了。

也学一学山公欲上马的醉态,让襄阳小儿也笑上一笑。

注释

襄阳曲: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八十五列于《杂歌谣辞·歌辞》。王琦云:“《襄阳曲》,即《襄阳乐》也,《旧唐书》:《襄阳乐》,宋随王诞所作也。延始为襄阳郡,元嘉二十六年仍为雍州。夜闻诸女歌谣,因作之。其歌曰:‘潮发震阳来,暮至丈提宿。丈提诸女儿。花艳惊郎目。’”

白铜鞮:歌名。相传为梁武帝所制。一说为南朝童谣名,流行于襄阳一带。

山公:即山简。晋代人,字季伦。“竹林七贤”之一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但他不理政务,只知饮酒游乐,故时人编了首《山公歌》。后成为流行在襄阳一带的一首儿歌。这首歌诙谐有趣,广为流传,常被游历襄阳的文人墨客所引用。

白接篱:白色的头巾。山简每喝醉了酒,总是倒戴着头巾,倒骑着马回家。

水绿沙如雪:一作“水色如霜雪”。

堕泪碑:在襄阳岘首山。这里用羊祜的典故。

习家池:又名高阳池,位于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又名白马山)南麓,建于东汉建武年间。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76-178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游襄阳时。根据裴斐《李白年谱简编》,时李白三十四岁,游襄阳,识韩朝宗,有《与韩荆州书》《襄阳曲四首》等作。  

参考资料:

1、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400 .

鉴赏

李白在襄阳所写的这组诗,既可见其性情,又可见其诗风。在襄岘汉水的背景之下,一个怀着未醉之心的醉翁形象,栩栩如生。

组诗之第一首。这里的“白铜鞮”当指汉水在襄阳段的堤坝。这是襄阳群体娱乐的地方。江城被绿水环抱,襄阳的花,襄阳的月,真是迷人。读着这首诗,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场景,在月圆花好的夜晚,人们在江水边的长堤上载歌载舞,多么热闹多么生动传情。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和读者不能不忘我地陶醉在其中。这一首第三句在格律上有“失粘”之嫌,说明李白写诗并不受格律的严格约束。

组诗之第二首。这是描写一个历史人物的醉态,这个人叫山简。山简是晋大将,性情豪放,酒醉后常反戴帽子倒骑马。酒醉后的人物神态生动活现,在阳光下,系着白头巾,倒着骑马,非常有趣。此诗活灵活现地塑造了一个醉态可鞠的人物形象。

组诗之第三首。岘山、汉江、水色、沙色、山上的堕泪碑以及碑上的青苔,碑上被磨灭了的碑文等等物景,平实道来,没有雕饰,其中自有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山依旧,水仍绿,碑尚在,唯有碑石上生了青苔,碑文已被磨灭,其寓意就是时间的长河能淹没一切。

组诗之第四首:习家池边旧有凤泉馆、芙蓉台、习郁墓,群山环抱,苍松古柏,一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鸟语,风景清幽,自古常有骚人墨客来此咏诗作赋。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时,常来此饮酒,醉后自呼“高阳酒陡”,唐代孟浩然曾感叹:“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堕泪碑是为了纪念西晋羊祜而立的。羊祜生前都督荆州诸军事,驻襄阳。羊祜死后,其部属与当地百姓在岘山羊祜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而称此碑为堕泪碑。酒醉了,堕泪碑也不去看了,欲上马而又上不了马,襄阳的小孩子们看着笑了。酒醉以后,人就不会有什么愁苦。“莫看”,“且醉”二句 ,是痛苦的潇洒。

猜您喜欢
峡江寺飞泉亭记
清代袁枚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采莲曲二首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羌村三首·其一
唐代杜甫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折杨柳歌辞五首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

 

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

担鞍逐马走,何见得马骑。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代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乱石

虎踞龙蹲纵复横,星光渐减雨痕生。

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唐代李白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

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

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

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古风·其三十四
唐代李白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乎!

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今朝蹋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

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