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唐代南园十三首·其二

南园十三首·其二

唐代李贺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餧吴王八茧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连昌宫以北,田垅上的晓气浓酣,沾染露水的嫩桑碰着宫帘,窣窣有声。

身高体健的农妇偷偷树折取桑叶,去喂养年熟八次的吴地良蚕。

注释

宫:昌谷东有福昌宫,隋时所建。

窣:黄桑触帘,窣窣有声也。

偷:抽空。

餧:同“喂”。八茧蚕:《六月记》云:“一岁凡八蚕,出日南国。”《海物异名记》云:“八蚕绵,乃八蚕共作一茧。”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5

2、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90-106

3、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55-61

4、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87-289

简析

《南园十三首·其二》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村居晨间风光。福昌宫北的大片农地在晨曦中显得静谧安详。雾霭掩映中,健康体硕的农妇攀上了桑树,正偷偷采摘淡黄色的桑叶,去喂养吴地的良蚕。那些桑叶,在露水的浸润下格外娇嫩。整首诗语言和婉清新,写出村居清晨的闲适安逸,颇富人间烟火气。

创作背景

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创作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至十一年(816年)之间。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

参考资料:

1、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55-61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87-289

猜您喜欢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八

仲尼探元化,幽鸿顺阳和。

大运自盈缩,春秋递来过。

盲飙忽号怒,万物相纷劘。

溟海皆震荡,孤凤其如何。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十八

昔日章华宴,荆王乐荒淫。

霓旌翠羽盖,射兕云梦林。

朅来高唐观,怅望云阳岑。

雄图今何在,黄雀空哀吟。

移居·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一
唐代李贺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论诗三十首·二十五

乱后玄都失故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

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唐代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

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

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

春残
唐代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李端公
唐代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自堪悲 一作: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掩泪 一作:掩泣)

七夕二首·其二
唐代德容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

最伤今夜离愁曲,遥对天涯愈断肠。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李贺的诗词 ► 李贺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