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唐代代赠远

代赠远

唐代李白

妾本洛阳人,狂夫幽燕客。

渴饮易水波,由来多感激。

胡马西北驰,香騣摇绿丝。

鸣鞭从此去,逐虏荡边陲。

昔去有好言,不言久离别。

燕支多美女,走马轻风雪。

见此不记人,恩情云雨绝。

啼流玉箸尽,坐恨金闺切。

织锦作短书,肠随回文结。

织锦作短书,肠随回文结。

相思欲有寄,恐君不见察。

焚之扬其灰,手迹自此灭。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

妾本是洛阳人,丈夫是幽燕人。有荆轲的遗风,由来多感慨激昂。骑上胡马要去西北边地驰骋,马鬓抖动闪着绿色的光泽。

鸣响鞭子驱驰马儿从此离去,到边陲追逐敌人。以前说得很好,不会长久地离别

焉支山有很多美女,路上遇见都会将马缓下来观望,以至马蹄激起的风雪都小了许多。看到她们更忘记了故人,咱们的恩情就断绝了。

食不下咽,泪流已尽,空坐在金闺之中怨恨不已。像窦滔的妻子苏蕙那样织锦作回文书以寄相思,愁肠随着回文诗缠结。

想将相思寄给你,又害怕你体会不到我的心意。把它焚烧后扬灰而去,手迹从此就消失了。

译文二

妻子我原是洛阳人,嫁个疯癫的丈夫老想去什么边塞北京。渴了就在易水河喝河水,历来喜欢冲动。

胡马在西北边塞奔驰,香鬃绿毛迎风飘扬。你鸣鞭催马而去,希望杀敌立功边陲。

你离家的时候还好言好语地说:我很快就会回来的,你骗人!北京那里美女多,个个都是马上高手。

你也许从此就把我忘记,我们的恩情恩爱也许就要断绝。我的眼泪就像玉色筷子样流下,金屋坐着也是怨恨深深。

无事的时候就像汉朝窦滔的妻子苏惠兰织回文诗给你,边织边哭边肠断。本来想把回文诗寄给你,只怕你这个呆子不解风情。

还不如把它烧成了灰,让它飘扬在空中,从此踪迹全无更省点儿心。

注释

①易水:暗指丈夫是幽燕人,有荆轲的遗风。作胭脂,在今甘肃境内。

②燕支:焉支山。

③织锦作短书:《晋书·烈女传》记载,前秦窦滔的妻子苏蕙,因思念丈夫,织锦作回文书以寄相思。

赏析

题一作《寄远》。作年不详。诗以拟代体格式仿洛阳思妇寄情久别征夫口吻,前半铺陈男子从军西北,不思团聚之状,后半描写思妇独守空房,思夫作书又徘徊不定之情。诗中描摹男子今昔不一和女子相思难寄之矛盾情形,颇见真切、细腻。诗中“渴饮易水波”,暗指其夫为幽燕人,故有荆轲遗风。

易水:即今中易水(瀑河)。源出今河北易县西南,东流经兴定县南,又东南至雄县入古水。战国末燕荆轲入秦刺秦王,与太子丹别,作《易水歌》于此水之上。李白《结客少年场行》有“杀人都市中,羞道易水寒”。《发白马》有“武安有震瓦,易水无寒歌”。《少年行》(其一)有“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赠友人》(其二)有“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有“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有“击筑向北燕,燕歌易水滨”。《奔亡道中五首》(其四)有“洛川为易水,嵩岳是燕山”。《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有“歌酣易水动,鼓震丛台倾”。《代赠远》有“渴饮易水波,犹来多感激”。

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唐为东都。李白《洛阳陌》有“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北上行》有“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猛虎行》有“秦人半作楚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扶风豪士歌》有“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赠崔侍御》有“洛阳因剧孟,托宿话胸襟”,《赠张相镐》(其二)有“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有“双鹅飞洛阳,五马渡江徼”。《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有“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魏郡别苏少府因》有“洛阳苏季子,剑戟森词锋”。《登黄山陵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有“相思在何许? 杳在洛阳西”。《金陵三首》(其三)有“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代赠远》有“妾本洛阳人,狂夫幽燕客”。《古风》(西上莲花山)有“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有“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有“左扫因右拂,旋收洛阳宫”。《放后遇恩不沾》有“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三)有“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君马黄》有“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有“长剑复归来,相逢洛阳陌”。《送岑征君归鸣皋山》有“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有“客星动太微,朝去洛阳殿”。

幽燕:指幽州、燕国的连称。泛指今北京市、河北北部以及辽宁西部一带。李白《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有“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送崔度还吴度故人礼部员外辅国之子》有“幽燕沙雪地,万里尽黄云”。《代赠远》有“妾本洛阳人,狂夫幽燕客”。

燕支:即燕支山,又名焉支山,删丹山,俗名大黄山。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李白《王昭君》(其一)有“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塞上曲》有“燕支落汉家,妇女无花色”。《代赠远》有“燕支多美女,走马轻风雪”。

猜您喜欢
天仙子·燕语莺啼三月半
五代佚名

燕语莺啼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

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点百万。

献钱尚父
唐代贯休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寄远
唐代杜牧

前山极远碧云合,清夜一声白雪微。

欲寄相思千里月,溪边残照雨霏霏。

何满子·寂寞芳菲暗度

寂寞芳菲暗度,岁华如箭堪惊。缅想旧欢多少事,转添春思难平。曲槛丝垂金柳,小窗弦断银筝。

深院空闻燕语,满园闲落花轻。一片相思休不得,忍教长日愁生。谁见夕阳孤梦,觉来无限伤情。

三上文章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野庙碑

  碑者,悲也。古者悬而窆,用木。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矣。余之碑野庙也,非有政事功德可纪,直悲夫甿竭其力,以奉无名之土木而已矣!

  瓯越间好事鬼,山椒水滨多淫祀。其庙貌有雄而毅、黝而硕者,则曰将军;有温而愿、晰而少者,则曰某郎;有媪而尊严者,则曰姥;有妇而容艳者,则曰姑。其居处则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陛级。左右老木,攒植森拱,萝茑翳于上,鸱鸮室其间。车马徒隶,丛杂怪状。甿作之,甿怖之,走畏恐后。大者椎牛;次者击豕,小不下犬鸡鱼菽之荐。牲酒之奠,缺于家可也,缺于神不可也。不朝懈怠,祸亦随作,耄孺畜牧栗栗然。疾病死丧,甿不曰适丁其时耶!而自惑其生,悉归之于神。

  虽然,若以古言之,则戾;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何者?岂不以生能御大灾,捍大患,其死也则血良于生人。无名之土木不当与御灾捍患者为比,是戾于古也明矣。今之雄毅而硕者有之,温愿而少者有之,升阶级,坐堂筵,耳弦匏,口粱肉,载车马,拥徒隶者皆是也。解民之悬,清民之暍,未尝怵于胸中。民之当奉者,一日懈怠,则发悍吏,肆淫刑,驱之以就事,较神之祸福,孰为轻重哉?平居无事,指为贤良,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佪挠脆怯,颠踬窜踣,乞为囚虏之不暇。此乃缨弁言语之土木尔,又何责其真土木耶?故曰:以今言之,则庶乎神之不足过也。

  既而为诗,以纪其末:土木其形,窃吾民之酒牲,固无以名;土木其智,窃吾君之禄位,如何可仪!禄位颀颀,酒牲甚微,神之享也,孰云其非!视吾之碑,知斯文之孔悲!

含山店梦觉作
唐代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唐代岑参

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长安秋夜

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