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宋代花下饮

花下饮

宋代徐积

我向桃花下,立饮一杯酒。

杯酒先濡须,花香随入口。

花为酒家媪,春作诗翁友。

此时酒量开,酒量添一斗。

君看陌上春,令人笑拍手。

半青篱畔草,半绿畦中韭。

闲乌下牛背,奔豕穿狗窦。

潜身猫相雀,引喙禽呼偶。

包麻邻乞火,穿桑儿饷糗。

物类虽各殊,所乐亦同有。

谁知花下情,犹能忆杨柳。

中心卒无累,外物任相揉。

余方寓之乐,自号闲人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站在桃花树下,端起一杯酒来喝。

酒杯还没到嘴边,桃花的香气就已经飘入口中。

桃花就像是那酒店里的老板娘,春天就像是我这位诗人的老朋友。

这个时候,我的酒量似乎也变大了,能多喝一斗酒。

你看看那田间小路上的春色,真是让人忍不住拍手欢笑。

篱笆旁边的小草半青半黄,田垄里的韭菜也是半绿半嫩。

悠闲的乌鸦停在牛背上,小猪到处乱跑,甚至穿过狗洞。

猫咪悄悄躲着准备捉麻雀,鸟儿们则伸长脖子呼唤着伴侣。

邻居家的人包着麻布来借火,小孩子穿过桑树林送来干粮。

虽然这些事物各不相同,但它们带来的乐趣却是相似的。

谁能理解我在桃花树下的这份情感呢?我还时常怀念着那依依的杨柳。

只要心里没有烦恼,外界的事物就任由它们变化吧。

我就在这份闲适中自得其乐,自称为“闲人叟”。

注释

篱畔:篱边。

豕:猪。

狗窦:狗洞。

无累:不牵累;没有牵累。

赏析

全诗分三段。

第一段八句,点题扣题,写花下饮酒之乐。时值芳春,作者站立在桃花树下,举杯饮酒。杯中的酒,先沾濡着他的胡须,花的香味,也随着酒的芳香流进口中。这桃花仿佛是酒家的老媪,这春天的景色,仿佛是诗翁的朋友。由于心境欢愉,作者的酒量顿增,此刻再添上斗酒,他也不会喝醉的。

第二段十二句,写饮酒之后所见的陌上景象。这段头两句:“君看陌上春,令人笑拍手。”句意率真,而欢乐之情,跃然纸上。作者用“君看”两字,表示与人同乐的心情,以“笑拍手”一句,显现此时内心的欢畅,并就此展开下面八句所写的物景。篱边的春草已经半青了;畦中的春韭都已转绿了;牛背上飞下了悠闲的乌鸦;狗洞中穿过奔跑的小猪。猫潜着身子,蹲伏在那里瞄着麻雀;鸡寻到食物,正引伸着长喙在呼唤着伴侣;包着麻杆的邻居正向人家讨火;穿过桑林的村童在向田间送午饭。所有这些物象,有动物,有植物,有成人,有儿童,无不欣欣然各具生态,各有所乐,显示出一片生机。这样就很自然地拈来这段的结语:“物类虽各殊,所乐亦同有。”诗人眼里的阳春,是公正而无私的。

末段六句,写花下闲适之情。这段开头,作者说:“谁知花下情,犹能忆杨柳。”作者此刻所忆的杨柳,可能是年轻的时候,曾经折下赠别他朋友的柳枝;可能是和他的妻子分手时那些楼前的垂柳;也可能是他作客他乡所见的渡头杨柳。杨柳是最能牵惹人们的情思的,诗人并不是无情,但它所引起的,原不过是人生旅程中的过眼云烟,一霎即逝,诗人此刻的内心,是无所累挂的。可见他的情怀,仍然是非常旷达的。这段结尾两句说:“余方寓之乐,自号闲人叟。”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一杯在手,任物自适,触处皆春,飘然于利禄之外,这就是作者此刻的心情。

这首诗的特点是:诗中所描绘的全是乡村中普普通通的景物,生活气息较浓。文字不避俚俗,绝少设色绘彩的笔墨,捕捉麻雀的猫,呼唤伴侣的鸡,穿过狗洞的猪,皆可入诗。向邻居讨火的邻友,送午饭的村童,莫不怡然自得。而所有客观的描绘,无不寓以诗人主观的欣喜之情。诗人自我的形象,展现得非常鲜明,除了饮酒之乐以外,他还分享着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欢乐。

猜您喜欢
逍遥咏

亦莫恋此身,亦莫厌此身。

此身何足恋,万劫烦恼根。

此身何足厌,一聚虚空尘。

无恋亦无厌,始是逍遥人。

自题像
唐代黄巢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
唐代王维

高处敞招提,虚空讵有倪。

坐看南陌骑,下听秦城鸡。

眇眇孤烟起,芊芊远树齐。

青山万井外,落日五陵西。

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南堂五首
宋代苏轼

江上西山半隐堤,此邦台馆一时西。

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
 

暮年眼力嗟犹在,多病颠毛却未华。

故作明窗书小字,更开幽室养丹砂。
 

他时雨夜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

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山家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亩蔬。

更有南堂堪著客,不忧门外故人车。
 

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怀钟山

投老归来供奉班,尘埃无复见钟山。

何须更待黄粱熟,始觉人间是梦间。

雨夜读书
宋代陆游

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天何悭?

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思天山。

书喜
宋代陆游

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

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亭鼓不闻知盗息,社钱易敛庆秋成。

天公不负书生眼,留向人间看太平。

叠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屈原塔
宋代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送焦山淇上人见广佑

云团广佑尽愁城,未必心肝铁打成。

话着石公山下事,定如猿叫第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