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唐代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

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

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披襟有馀凉,拂簟无纤埃。

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

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

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

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檐边树木微微摆动,原是怡人凉风自西南而来。

灯盏随之轻晃,青烟腾起,火光微灭。碧色帷幔亦缓缓飘摇而开。

我敞开衣襟,凉气充盈周身,心觉舒畅无比。轻拂竹席,未见有一丝纤尘沾染。

只愿恼人的酷暑褪去,不惜任由光阴渐催人老。

河水入秋便逐渐显得清浅起来,月亮要等到午夜才会徘徊于水天之间。

这时不论是起身行走或是坐卧,身体和心都倍感舒适。

我心有所怀的(你)啊,身处在浚都那旌旗围绕的楼台上呢。

虽并未隔着大海那般遥远,可要相见却太难。

蝉鸣迎来了节气的变更,替我送信给你的飞雁却还迟迟未归。

你日渐位高权重,我却日渐衰老颓唐。

再无法趁秋风起时,月色之下你我共同举杯畅谈人生了。

注释

袅袅: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

红缸:亦作“红釭”。灯盏的别称。

碧幌;绿色的帏幔。

披襟:敝开衣襟。

簟:竹席。

裴回:亦作“裵回”。彷徨。徘徊不进貌。

猜您喜欢
天仙子·燕语莺啼三月半
五代佚名

燕语莺啼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

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点百万。

飞龙引二首·其二
唐代李白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

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

造天关,闻天语,屯云河车载玉女。

载玉女,过紫皇,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

后天而老凋三光,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寡妇诗
魏晋曹丕

友人阮元瑜早亡,伤其妻孤寡,为作此诗。

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凄凄。

候雁叫兮云中,归燕翩兮徘徊。

妾心感兮惆怅,白日急兮西颓。

守长夜兮思君,魂一夕兮九乖。

怅延伫兮仰视,星月随兮天回。

徒引领兮入房,窃自怜兮孤栖。

愿从君兮终没,愁何可兮久怀。

杭州回舫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箕子碑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隤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

  呜乎!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

  唐某年,作庙汲郡,岁时致祀,嘉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云:

  蒙难以正,授圣以谟。宗祀用繁,夷民其苏。宪宪大人,显晦不渝。圣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为奴。冲让居礼,不盈称孤。高而无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怀故都。时诎而伸,卒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蝴蝶飞
唐代李贺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胡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安贫
唐代韩偓

手风慵展一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诗词 ► 白居易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