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宋代菩萨蛮令·金陵怀古

菩萨蛮令·金陵怀古

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 缥凤不来游,台空江自流。

下临全楚地,包举中原势。 可惜草连天,晴郊狐兔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龙蟠虎踞金陵胜地,古来六朝在此建都,豪华竟逐,盛极一时。凤鸟不再飞游此处,凤凰台下的江水空自流淌。

下临荆楚要塞,上举中原腹地。可惜荒草连天。碧空原野狐兔眠。

注释

菩萨蛮令:词牌名,双调44字。上片24字,下片20字各4句2仄韵2平韵。

龙蟠虎踞:四字用典,汉末诸葛亮出使东吴,看到金陵(时称秣陵)山阜,有“钟山龙蟠,石头虎踞”之叹。

古来六代豪华盛:金陵为东南形胜之地,三国时的吴国、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六朝在此建都,豪华竟逐,盛极一时。

缥(piǎo)凤:淡清色的凤鸟。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花盝冈。

台空江自流:化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花叠冈。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有三鸟翔集于此,状如孔雀,五色文彩,鸣声谐和,众鸟群至,遂筑此台以纪其瑞。

全楚地:泛指长江中游地区。春秋战国时,此系楚国的腹地,故云。

包举:包抄而攻取。

参考资料:

1、程艳杰 靳艳萍编著.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下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02月第1版.第550页

简析

《菩萨蛮令·金陵怀古》是宋代诗人康与之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怀古,通过回顾历史上金陵的繁盛,反衬今日金陵的萧瑟。下片伤今,“下临”两句指出金陵在北伐事业中所占据的重要战略地位。该词上下片共八句,两两相形,分四个层次,表现为“扬—抑—扬—抑”的大起大落,与词人怀古伤今的起伏心绪吻合无间。

赏析

上片思接千载,写历史长河中的金陵。金陵群山屏障,大江横陈,是东南形胜之地,自三国吴孙权建都于此,历东晋、宋、齐、梁、陈,六朝为帝王之宅,豪华竞逐,盛极一时。起二句,即概述那一段灿烂辉煌的往事,以先声夺人。“龙蟠虎踞”四字用典,汉末诸葛亮出使东吴,睹金陵(时称秣陵)山阜,有“钟山龙蟠,石头虎踞”之见,南京山川雄伟人事繁华,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然而,宇宙浩瀚无垠,山川恒久长存;而人间的盛衰兴替,却自有定数,难以恒久。三百余年的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转瞬即逝。随着政权的更迭,尽管国都未变,但金陵昔日的繁华早已化为历史遗迹。“缥凤”二句,情绪陡落千丈,与后蜀欧阳炯之所谓“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北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之所谓六朝旧事随流水”同一感慨。从字面便可窥见,这是对李白诗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的巧妙化用。这十个字,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一连串的意境之门,让人联想到当年“豪华”之盛景,与今日之萧瑟衰败,种种画面如走马灯般掠过心头。且“龙蟠虎踞”云云以“山”起,“台空江流”云云以“水结”针缕亦极周到。

下片即转入此旨。语见唐刘长卿《长沙馆中与郭夏对雨》诗“云横全楚地”,泛指长江中游地区。春秋战国时,此系楚国的腹地,故云。二句说金陵为长江下游的战略要地,与长江中游诸重镇共同构结成包抄中原的态势。依据当时的军事策略,南宋若欲北伐,收复失地,可兵分两路:一路自鄂州(今武汉一带)经由荆襄,直指河南;另一路则由金陵等地出发,穿越淮南,迂回至山东。若再增设一支军队,自汉中出发,攻克关中、陕西,形成三路并进之势,则战略优势更为明显。词人能够高度评价金陵在北伐事业中所占据的重要战略地位,见识卓越前引张邵张浚张守之奏议,与康与之此词,或为政治家之言论,或为文学家之笔墨,都代表着当时的军心、民心。南宋爱国词,与民族、人民的愿望息息相通。行文至此,词情再度振起。可是,“事无两样人心别”(辛弃疾《虞美人·同父见和再用前韵》),以高宗为首的南宋统治集团只知向金人屈膝求和,不知利用民众力量。他们龟缩在浙东一隅,视长江天险为第二道院墙,不去利用金陵的战略位置。

全词由起句的“龙蟠虎踞”到收句的“狐兔眠”,两组意象遥遥相对,龙虎地而无有龙腾虎掷的形象,却成为狐兔之乐园,此情此景,本身即是莫大的讽刺,不必更着一字,读者已随词人作喟然之浩叹矣。

参考资料:

1、杜冠章编著.历史名人与滑县.大象出版社.2014.05.第232页

2、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1093页

3、刘孝严,张立国主编.中外文学年表.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12.第366页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自此南宋便定都杭州(临安)。而康与之的这首《菩萨蛮令·金陵怀古》正是作于“绍兴和议”时期,抒发对南宋统治者所奉行的逃跑路线的深切叹息。

猜您喜欢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

县楼三十六峰寒,王粲登临独倚阑。

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

诗来嗟我不同醉,别後喜君能自宽。

举目尽妨人作乐,几时归得钓鲵桓。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唐代杜甫

特进群公表,天人夙德升。

霜蹄千里骏,风翮九霄鹏。

服礼求毫发,惟忠忘寝兴。

圣情常有眷,朝退若无凭。

仙醴来浮蚁,奇毛或赐鹰。

清关尘不杂,中使日相乘。

晚节嬉游简,平居孝义称。

自多亲棣萼,谁敢问山陵。

学业醇儒富,辞华哲匠能。

笔飞鸾耸立,章罢凤鶱腾。

精理通谈笑,忘形向友朋。

寸长堪缱绻,一诺岂骄矜。

已忝归曹植,何如对李膺。

招要恩屡至,崇重力难胜。

披雾初欢夕,高秋爽气澄。

尊罍临极浦,凫雁宿张灯。

花月穷游宴,炎天避郁蒸。

砚寒金井水,檐动玉壶冰。

瓢饮唯三径,岩栖在百层。

且持蠡测海,况挹酒如渑。

鸿宝宁全秘,丹梯庶可凌。

淮王门有客,终不愧孙登。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笥锦废不开。

思君如清风,晓夜常徘徊。

梦中作

不是斯文掷笔骄,牵连姓氏本寥寥。

夕阳忽下中原去,笑咏风花殿六朝。

舟行入剡
唐代崔颢

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

山梅犹作雨,溪橘未知霜。

谢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

多惭越中好,流恨阅时芳。

晚泊
宋代陆游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

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

临江仙·赠王友道
宋代苏轼

谁道东阳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瑶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

省可清言挥玉尘,真须保器全真。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

绝句
宋代〕 蔡州道人

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

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野泊对月有感
宋代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扫花游·送春古江村

水园沁碧,骤夜雨飘红,竟空林岛。艳春过了。有尘香坠钿,尚遗芳草。步绕新阴,渐觉交枝径小。醉深窈。爱绿叶翠圆,胜看花好。

芳架雪未扫。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晓。柳丝系棹。问闾门自古,送春多少。倦蝶慵飞,故扑簪花破帽。酹残照。掩重城、暮钟不到。

康与之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人,居滑州(今河南滑县)。生平未详。陶安世序其词,引与之自言:“昔在洛下,受经传于晁四丈以道,受书法于陈二丈叔易。”建炎初,高宗驻扬州,与之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秦桧当国,附桧求进,为桧门下十客之一,监尚书六部门,专应制为歌词。绍兴十七年(1147),擢军器监,出为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桧死,除名编管钦州。二十八年,移雷州,再移新州牢城,卒。 ► 康与之的诗词 ► 康与之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