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唐代残春旅舍

残春旅舍

唐代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旅舍中春残夜雨刚刚晴,恍然间心里忆起长安城。

树枝中蜂拥蝶舞花将落,水面上风起柳絮飘飘行。

借写诗杆情因悟禅语止,用酒冲愁阵如同出奇兵。

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

注释

残春:指的是春天将去,春花凋残,故称残春。

宿雨晴:指一夜宿雨,清晨放晴。

恍然:忽然。咸京:指唐都城长安。

柳絮行:指柳絮随风飘飞。

诗魔:佛家禅理认为作诗是文字“魔障”。归净域:指归到那洁净的地方。净域,亦称“净土”,佛语,指无浊无垢之地。

酒冲:用酒来冲击。愁阵:愁苦如重重敌阵。出奇兵:借酒浇愁,如同出奇兵破阵一样。

两梁:冠名。《唐诗鼓吹》的注释中说汉代“秩千石,冠两梁”。尘埃污:指沾上尘埃,暗指投敌变节。拂拭:掸灰擦尘。

朝簪:指戴朝帽时所用的头簪。待眼明:等待大唐复兴。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212-213 .

2、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43-245 .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闽地时而作,当时唐朝已亡,旨在行发对唐王朝的怀念之情。开笔处写出了一个春残红飞,夜雨刚晴的景象,再加上诗人他乡为客,提于旅馆之中,于是使诗人忆起阔别久远的帝京——长安。一提起长安,自然使诗人想起被昭宗信任,作翰林学士时的得意情形,又自然的想到为朱全忠排挤,使他落魄异乡。这难言的种种味道,一时涌上心头。“忆咸京”三字,成为全篇枢纽,领起以下三联。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着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鱼儿却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更不见晚唐衰飒的诗风。因为诗人是带着曾经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忆这皇都的风物。正由于此,在诗人笔下,即使是摇落的秋天,这长安的晨昏与草木也总带着几分温暖与芳菲。

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地,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诗人心中有无限的悲苦,说不尽的怨恨,客中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用诗来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几番的思考终未写成。诗人只好以“禅伏诗魔归净域”来为自己解嘲,这恰恰表现了诗人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有这样的心绪必不能写出诗来。诗未写成,悲忧郁愤越积越深,真如同一重重愁阵一样,横亘胸中。只好用酒来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酒,只能使人得到一时的陶醉,醒来之后,将是更大的悲伤。这更大的悲伤便使诗人产生了信心和希望:“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诗也好,酒也好,都不能解心中的烦闷。于是他幸起往日在朝时的官帽,悟出了一条真理,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言外之意是决不作异姓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想到这他不愁了,他不悲了,他轻轻地擦拭着朝替,他心中暗暗地表示:一定要耐心的等待,一直等到大唐复兴,戴上朝帽,穿上朝服来参与朝政。闻一多说: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这首诗没有直抒悲凉之思,但他深深眷顾的往日温馨,实已成为今日悲凉的衬托。

全诗感情起伏动荡,由悲忧到镇定,从中看出诗人的气节。全诗由“旅舍”、“残春”总起,三、四句承“残春”,五、六句承“旅舍”,七、八句收束来照应全篇,结构严谨,脉络清楚。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212-213 .

2、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43-245 .

猜您喜欢
念奴娇·驿中别友人
宋代邓剡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春宿左省
唐代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宜春苑

狐冢獾蹊满路隅,行人犹作御园呼。

连昌尚有花临砌,肠断宜春寸草无。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感遇其二
唐代李白

可叹东篱菊。

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

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

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

飘落欲何依。

题鹤林寺僧舍
唐代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竹枝词九首·其三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神鸡童谣
唐代佚名

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

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能令金距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

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丧车。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韩偓的诗词 ► 韩偓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