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宋代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宋代苏轼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

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

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江上同舟诗满箧,郑西分马涕垂膺。

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

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

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岐阳九月里就降下小雪,老天爷已作出岁暮萧条的光景。

短短的白昼吹送来阵阵寒气,急促的捣衣声更令人触景伤情,做着闲官无事可管,只觉得屋宇深沉静。

别后慰我愁肠唯有多饮酒,秋来头上已添白发几茎。

最近买了一件貂皮袍子,穿上它就可以到边境,忽而又想乘着车马出使,问一问西夏为什么不把珍宝奉敬。

回忆兄弟俩在江上共舟是书箱里装满了诗篇,在郑州分别时泣不成声。

功业不成无法报国令我愧对我的书籍和宝剑,也愧对我的亲朋好友。

在官舍里度过秋季惊叹时光流逝,在寺楼中观雪我与谁一起登楼。

我猜想你应该在东窗之下读着易经,车马经过敲门你定不回应。

注释

岐阳:即指凤翔

砧杵:捣衣石与捶衣的棒槌。此处指捣衣声。

冷官:职位不重要、清闲冷落的官。杜甫《醉时歌》有“诸公滚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之句,谓郑虔任广文馆博士,旧注说太守陈公命苏轼兼府学教授,故用冷官事,误。陈公弼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方接替宋选任凤太守,本诗则作于嘉祐七年。

忽思句:化用齐桓公伐楚事。《左传僖公四年》管仲对楚使曰:“尔贡包茅不入(指不纳贡),王祭不共(供),无以缩酒(渗酒)寡人是征《索取)”此处谓诗人想出使西夏,使其臣服,纳贡于宋王朝。乘(shen9)传,古代站用四匪下等马拉的车,此泛指车马、琛(hen》,珍宝,诗·鲁颂洋水》“慢彼准夷来献其探。

箧:小箱子。

膺:胸。

简析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是一组七言律诗。第一首诗以秋日岐阳的微雪开篇,奠定全诗的萧瑟基调。诗中通过秋日微雪、短日寒砧、白发秋生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对别离的伤感和对边事的忧虑;第二首诗抒情为主,写出诗人未能报国、心怀愧疚的情感,还有对归乡的渴望、对弟弟的挂念,充溢着无限离愁、无限深情。

创作背景

《九月二十日微雪》作于仁宗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凤翔签判任上。诗人与其弟辙感情至深,自幼同窗共学,嘉祐二年为同榜进士。四年,又一起参加秘阁的制科考试,得到仁宗的激赏。后苏轼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判官,苏辙留京侍奉父亲,六年(公元1061年)十一月,送诗人至郑州,相别于郑州西门外。这是他们兄弟首次远别,当时诗人曾于马上赋诗寄其弟说:“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七年重九寄弟诗又云:“忆弟泪如云不散,望乡心与雁南飞”,可见手足情深之至。九月二十日下小雪,诗人又由此兴感,作诗抒怀

猜您喜欢
长相思
唐代陈羽

相思长相思,相思无限极。

相思苦相思,相思损容色。

容色真可惜,相思不可彻。

日日长相思,相思肠断绝。

肠断绝,泪还续,闲人莫作相思曲。

婕妤怨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

借问承恩者,双蛾几许长。

赠长沙公

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

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

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于穆令族,允构斯堂。

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

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

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

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何以写心,贻此话言。

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

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

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

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夜游宫·宫词
宋代陆游

独夜寒侵翠被。奈幽梦、不成还起。欲写新愁泪溅纸。忆承恩,叹余生,今至此。

蔌蔌灯花坠。问此际、报人何事。咫尺长门过万里。恨君心,似危栏,难久倚。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宋代陆游

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

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后赤壁赋
宋代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 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壶中天·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宋代张炎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的诗词 ► 苏轼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