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先秦诸子喻山水

诸子喻山水

先秦〕 先秦诸子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 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包容),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所以君主的气魄要像天地那样宏大使万物齐备,心胸要像山海那样宽广使国家富强。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君主和臣下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耸;开明的君主不满足于手下的人才,所以能成就他手下众多人才;学者不满足于学习,所以他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孔子说:“聪明的人爱好水,有仁心的人爱好山;聪明的人好动,有仁心的人喜静;聪明的人快乐,有仁心的人长寿。”

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从早到晚不停止 。”

徐子问:“孔子屡次称赞水,说‘水啊!水啊!’,从水中得到什么呢?”

孟子说:“有本源的水滚滚而来,从早到晚不停止,注满洼地再往前流,到达了大海。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取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就像五六月时的雨水,一时也能注满沟渠;但是它干涸的时间很短暂。所以做学问若是名过其实,真正的君子都认为是可耻的事。”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最高的善像水。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理。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善于保持沉静,存心要像水一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善于讲究仁义,说话要像水一样,善于遵守信用,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过失。

江海能够成河流汇聚的地方的原因,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川汇集的地方。

全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全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作战的方式有点像水,水运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向下奔流,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水因地形而制约它奔流的方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注释

1.为山:用土堆山。

2.未成一篑(kuì):只差一筐土便能堆成。篑,装土用的竹筐。

3.吾止也:我自己停止的。

4.平地:用土填平洼地。

5.覆一篑:(才)倒下一筐土。

6.进:前进。指继续堆土。

7.往:前进。

8.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包容万物。遍覆,全部覆盖。必,通“毕”,尽,完全。

9.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容纳),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太山,即泰山。

10.大人:指君主。

11.寄形于天地:指气魄像天地那样宏大。形,形体。

12.历心于山海:指心胸像山海那样宽广。历心,尽心。

13.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毒,残害。伏,潜伏。

14.上下交朴,以道为舍:君主和臣下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交,同。朴,纯朴。舍,房舍,引申为归宿。

15.长利积:长远的利益积累了。

16.名成于前,德垂于后: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

17.治之至: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18.辞:推辞,拒绝。

19.厌:满足。

20.成其圣:达到圣人的境界。

21.知:通“智”。

22.乐(yào):爱好。

23.乐:快乐。

24.寿:长寿。

25.川上:河边。

26.逝者:指流逝的时光。

27.斯:这,指河水。

28.舍:停留,止息。

29.徐子:名辟,孟子弟子。

30.亟(qì):屡次,一再。

31.混混:同“滚滚”。

32.盈科而后进:注满洼地再往前流。盈,满(使动,使......满)。科,坎,坑。

33.放:到达。

34.有本者如是:有本源的便像这样。

35.是之取尔:“取是尔”的倒装句,取这一点罢了。尔,用同“耳”。

36.七、八月:周历七、八月,相当于夏历五、六月,正是多雨季节。

37.浍(huì):大沟。

38.涸(hé):干涸。

39.立而待:形容时间很短。

40.声闻(wèn):名声。

41.情:实际。

42.东山: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

43.小:以……为小。

44.难为水:(别的)水难以吸引他了。

45.难为言:(别的)议论难以吸引他了。

46.术:方法。

47.明:光辉。

48.容光:小缝隙。

49.成章:事物达到一定阶段。章的本义是乐曲奏完一遍。

50.利:帮助。

51.处众人之所恶(wù):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

52.几:接近。

53.居善地: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

54.心善渊: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

55.与善仁: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

56.言善信:言语要(像水那样)诚信。

57.正善治: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正,通“政”。

58.事善能: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

59.动善时:行动要(像水那样)把握时机。

60.尤:过失。

61.百谷王:百川所汇集的地方。

62.下之:处在它们的下游。

63.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

64.兵形:即作战方式。

65.制流:控制流向。

66.制胜:取得胜利。

67.常:固定的。

68.因:根据。

69.上善若水:最善良的人像水。

 

课文理解

论语·子罕

以“为山”为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事情的成败在于人的作为。做事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努力进取,终将获得成功。关键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

韩非子·大体

以“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为喻,揭示道理;君王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广的心胸,才能使民富国强,才能建立功业且德泽后世,才能达到国家大治。

管子·形势解

以“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为喻,说明治国治学上也应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这样,明主才能聚集更多的百姓,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论语·雍也

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好玩如流水,用水来喻智者,认为智者天性容易亲近水并以水为乐。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厚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像山般沉稳,用山来喻仁者,认为仁者天性自然亲近山,并因恬静自安而得以长寿。

论语·子罕

以河水为喻,发出对时光易逝,一去不返,往事难再的慨叹;同时勉励人们珍惜时间,效法流水不舍昼夜,不断前进,不断进取的精神,努力进取修业。

孟子·离娄下

用水喻人品学识,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实际不符,要求人们像水一样,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不断进取,循序渐进,自强不息。

孟子·尽心上

以“登山”“观海”喻“游于圣人之门”,表达为人,治学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然后以“观水有术”推进一层,说明治学基础要扎实,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老子(共三则)

1.把水视为“道”之化身,歌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默默奉献的精神。

2.从江海善于处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成为百川之王的角度,申述“谦下不争”的主张。

3.从水性“柔弱”与“威猛”并存的角度,揭示水性的两重性,并从“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角度,表达老聃为政“贵柔”的主张。

孙子·虚实篇

从水形喻兵形,强调用兵“变”的原则,顺应敌人的变化而变化,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启示

第一则(譬如为山) 事情成败关键不在力量大小而在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 ,喻立志

第二则(上不天则下不遍覆) 君主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大的胸襟,才能治理好国家 ,喻治世

第三则(海不辞水) 治国治学要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势,喻为学治世

第四则 (子曰)仁者稳重宽容,智者善动敏锐

第五则(子在川上曰) 时光易逝,一去不返,要不断进取 ,喻惜时

第六则(徐子曰) 要务实求学,循序渐进,名副其实

第七则(孟子曰) 为人立志高远,治学讲求方法,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第八则(上善若水)由水德引申出上善之人的七种美德。

第九则(江海所以能……)海纳百川,为人谦逊,处下不争。

第十则 (天下莫柔弱于水) 以水为喻,阐明为政"贵柔"的思想,柔能胜强、克刚。

第十一则 夫兵形象水) 要实行灵动的战略战术 ,喻用兵方法。

猜您喜欢

圣果寺

唐代处默

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

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古木丛青霭,遥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夏日蒲津寺居二首 其二

唐代薛能

故国有如梦,省来长远游。清晨起闲院,疏雨似深秋。

宿寝书棱叠,行吟杖迹稠。天晴岂能出,春暖未更裘。

横江词六首

唐代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录自《文镜秘府论》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寄欢州》

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诺。《见谴至伊水》

黄叶乱秋雨,空斋愁暮心。《客舍秋霖呈席姨父》

通经彼上人,无迹任勤苦。《题上人房》

枫桥延海岸,客帆归富春。《送邬贲觐省江东》

陵薮寒苍茫,登城遂怀古。《登城怀古》

河口饯南客,进帆清江水。《送别》

迁客又相送,风悲蝉更号。

微雨随云收,蒙蒙傍山去。

日夕辨灵药,空山松桂香。

墟落有怀县,长烟溪树边。

青桂花未吐,江中独鸣琴。

还家望炎海,楚叶下秋水。[注:此送友人之安南。]

先秦佚名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时周之命,於绎思。

麟之趾
先秦佚名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小星
先秦佚名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渔父
先秦佚名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株林
先秦佚名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