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唐代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唐代李白

jīngzhōuzéipínglíndòngtíngyán怀huáizuò--bái

xiūshéhéngdòngtíngtūnxiànglínjiāngdǎo

chénglíngyánwénchǔlǎo

shuǐqióngsānmiáoguózhǎisānxiāngdào

suìyàntiānzhēngróngshíwēiréngǎo

guīyīnsàngluànguóshāng怀huáibào

yǐngfāngqiūzhānghuáqīngdào

fēngbēiyuánxiàoluò鸿hóngfēizǎo

yǐn西chìshāyuèmíngdōngchéngcǎo

guānwàngjuéfēnxíngdāngsǎo

zhǎngjiàotiānwénjiāngwèncānghào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巨蛇横陈在洞庭湖畔,在江岛边将大象一口吞掉。

吐出象骨堆成巴陵,告诉我这个传说的是楚国的遗老。

三苗国在水的尽头、三湘道旁水多土少。

岁月峥嵘又到了年末,困境中的人显得多么苍老。

战乱不已我思归不得,远离放土悠伤满怀抱。

郢都已成了废墟,章华台早就倾倒。

悲风中猿啼多么哀苦,叶落雁飞秋来得太早。

夕阳隐没在赤沙湖,明月映照着东城草。

望断关山河川,妖雾该被清扫。

我仰天长啸,老天你可知道?老天啊我在问你,你可知道?

注释

《通鉴》:乾元二年八月,襄州将康楚元、张嘉延据州作乱,刺史王政奔荆州。楚元自称南楚霸王。九月,张嘉延袭破荆州,荆南节度使杜鸿渐弃城走,澧、朗、鄂、峡、归等州,官吏闻之,争潜窜山谷。十一月,康楚元等众至万余人。商州刺史充荆、襄等道租庸使韦伦发兵讨之,驻于邓之境,招谕降者,厚抚之,伺其稍怠,进军击之,生擒楚元,其众遂溃,得其所掠租庸二百万缗,荆、襄皆平。

修蛇:长蛇、大蛇。《淮南子·本经训》:“尧乃使羿断修蛇于洞庭。”高诱注:“修蛇,大蛇。吞象三年而出其骨之类。”

巴陵:山名。《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七:“昔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若陵,故曰巴陵。”

三苗:我国古代部族名。《史记正义》:“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即今湖南、江西一带。孔安国尚书传》:三苗之国左洞庭、右彭蠡,在荒服之例,去京师二千五百里。《通典》:岳州古苍梧之野,亦三苗国之地。青草、洞庭湖在焉,二湖相连,青草在南,洞庭在北。注云:凡今长沙、衡阳诸郡,皆古三苗之地。

三湘:今湖南湘江流域。

《楚辞》:“岁既晏兮孰华予。”王逸注:“晏,晚也。”鲍照《舞鹤赋》:“岁峥嵘而愁暮。”李善注:“《广雅》曰:峥嵘,高貌。岁之将尽,犹物之高也。”

郢路:今湖北江陵一带。《通典》:江陵郡,今之荆州。春秋以来,楚国之都谓之郢都,西通巫、巴,东接云、梦,亦一都会也。

《楚辞》:“惟郢路之辽远。”左思《魏都赋》:“临淄牢落,鄢郢丘墟。”吕延济注:“丘墟,谓居人少也。”

章华: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名。故址在今湖北监利县西北。《方舆胜览》:江陵府有章华台。晋杜预云:“在今南郡华容城中。”华容,即今监利。

赤沙:赤沙湖,在湖南华容县南。《水经注》:洞庭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方舆胜览》:洞庭湖在巴陵县西,西吞赤沙,南连青草,横亘七八百里。《岳阳风土记》:赤沙湖,在华容县南,夏秋水泛,与洞庭洪通。杜甫《道林岳麓诗》所谓“殿角插入赤沙湖”也。《一统志》:赤沙湖,在洞庭湖西,夏秋水泛,与洞庭为一,涸时惟见赤沙。

琦按:“城草”,恐是“青草”之讹,然青草在南,而诗云“东青草”,则又未敢定也。旧记云:洞庭南连青草,西亘赤沙,七八百里,又谓之三湖。《初学记》:盛弘之《荆州记》云: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数百里,湖南有青草山,因以为名。《一统志》:青草湖,一名巴丘湖,北连洞庭,南接潇湘,东纳汨罗之水,每夏秋水泛,与洞庭为一,水涸则此湖先干,青草生焉。

关河:关山河川。

氛雾:雾气。诗中比喻乱贼。江淹诗:“皇晋遘阳九,天下横氛雾。”张铣注:“氛雾,喻乱贼也。”

苍昊:苍天。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承苍吴之纯殷。”张载注:“苍、吴,皆天之称也,春为苍天,夏为昊天。”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5-916

赏析

“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尧曾派后羿在洞庭斩杀巴蛇(即修蛇,大蛇)。这条大蛇死后,蛇骨堆积得象臣陵一样,因此人们把这个地方取名为巴陵。古代还传说,巴蛇能吞食巨象:“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山海经·海内南经》)诗一开始,诗人就用这些传说作了一个比喻:襄州将领康楚元、张嘉延在荆州叛乱,就象那大蛇一样吞食巨象,在洞庭湖一带横行无忌,作恶多瑞。

“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思归阻丧乱,去国伤怀抱。”这几句写诗人当时的心情和处境。是说自己正流落在穷乡僻壤,加上岁暮将届,气候阴寒,时局充满危机。诗人被困居在这里,形容枯槁,憔悴不堪,虽然归心似箭,无奈又为动乱的现实所阻隔,真是有家难投,报国无门。

“郢路方丘墟,意华亦倾倒。风悲猿啸苦,木落鸿飞早。”前两句写社会环境:由于当时荆州一带战乱纷扰,破坏惨重。昔日繁华的章华台亦已倒塌。后两句写自然环境,点出时令和节候。时值深秋,秋风萧瑟,猿啸声声,落叶纷纷。鸿雁早已自北而南,飞回南方了。这几句写的都是客观现实和自然景物,但诗人愁苦忧伤的心情却在字里行间处处流露,不能自已,大有物尚如此,人何以堪的深沉感慨。

“日隐西亦沙,月明东城草。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吴!”《水经注》有这样的记载:“洞庭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看来诗人“临洞庭”的时间已经不短,太阳已被洞庭湖西的赤沙湖所吞没。一轮明月却从东方冉冉升起,照完了青草湖。

末尾四句,诗人写得尤其沉痛:天色已晚,山河逐渐望不见了。有如烟氛迷雾的“荆州贼乱”理应统统一扫而光!我要高声地问问苍天:我的呼叫声你到底听得见还是听不见?由于时代动乱和个人坎坷的经历,在这首诗里,忧愤不平和感伤的情绪不免流露,但与此同时,也可窥见已是垂暮之年的诗人,仍然密切关注时局,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上层统治集团,他那豪迈不羁的性格和炽烈奔放的感情不减当年。

全诗对“洞庭”的自然景物没有作精细的刻画和描写,只是选择了“荆州贼乱”这一客观事实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强烈的爱憎,达到“言怀”的目的。诗中运用神话传说作比喻,使诗意增添了浪漫主义的情调和色彩。这首诗除了首尾几句外,也有不少对偶的句子,但都自然而毫无斧凿痕迹,充分显示出诗人功力的深厚。

参考资料:

1、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74-276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的深秋,比《秋登巴陵望洞庭》的写作时间,可能稍后一些。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李白目睹时局动荡不安,战乱纷扰频仍,自己北归不能,想要改变现状又无能为力。诗人对此感伤不己,写下此诗表达自己对迅速平息战乱的渴望。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5-916

2、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74-276

猜您喜欢
幽州胡马客歌
唐代李白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

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是谁,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

念奴娇·驿中别友人
宋代邓剡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春宿左省
唐代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泊樵舍

涨减水愈急,秋阴未夕昏。

乱山成野戍,黄叶自江村。

带雨疏星见,回风绝岸喧。

经过多战舰,茅屋几家存?

秦中吟十首·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或 一作:悉)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
唐代李白

我随秋风来,瑶草恐衰歇。

中途寡名山,安得弄云月?

渡江如昨日,黄叶向人飞。

敬亭惬素尚,弭棹流清辉。

冰谷明且秀,陵峦抱江城。

粲粲吴与史,衣冠耀天京。

水国饶英奇,潜光卧幽草。

会公真名僧,所在即为宝。

开堂振白拂,高论横青云。

雪山扫粉壁,墨客多新文。

为余话幽栖,且述陵阳美。

天开白龙潭,月映清秋水。

黄山望石柱,突兀谁开张?

黄鹤久不来,子安在苍茫。

东南焉可穷,山鸟飞绝处。

稠叠千万峰,相连入云去。

闻此期振策,归来空闭关。

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

何当移白足,早晚凌苍山?

且寄一书札,令予解愁颜。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唐代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宿渔家
唐代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唐代李峤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

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