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诗词唐代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唐代李白

sòngfāngshìzhàosǒuzhīdōngpíng--bái

zhǎngsāngxiǎodòngshìcángquánniú

zhàosǒujuéháicóngfāngshìyóu

西guòhuòlíntáiwèidiàokǒngqiū

niànbié怀huáishānránkōnglèili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回家晚上没事,你可以打坐内视,看到五藏的内部结构,一览无遗。

赵叟你得到如此秘诀,还与方士一起四海巡游。

当你回家途中西过获麟台的时候,为我吊唁吊唁孔老夫子。

想到我们马上要分别,又想起老孔,我不由自主潸然泪流。

注释

①方士:方术之士。东平:郡名,即郓州,治所在今山东东平西北。

②长桑:长桑君,传说中的神医,曾出其怀中药与扁鹊,又悉取其禁方书与扁鹊。“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脏)症结”。见《史记·扁鹊传》。无全牛:语出《庄子·养生主》:“庖丁曰:始臣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③获麟台:在今山东巨野县东南。即西狩获麟之所,后人于此筑台。 ④潸然:泪流貌。

提要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赵叟名字不详,为道家者流。东平即郓州,今为山东东平县。诗或作于辞朝初居东鲁时。

诗中人物地名

赵叟:名不详。李白《送方士赵叟之东平》诗,约作于天宝三、四载(744、745)。

东平:汉东平国,唐时为郓州,属河南道,今为山东郓城县。李白有《送梁四归东平》、《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获麟台:又称获麟堆。《元和郡县志》河南道郓州巨野县:“获麟堆,在县东十二里。”即在今山东巨野县东。李白《送方士赵叟之东平》有“西过获麟台,为我吊孔丘”。

猜您喜欢
望江南·春不见

春不见,寻过野桥西。染梦淡红欺粉蝶,锁愁浓绿骗黄鹂。幽恨莫重提。

人不见,相见是还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无泪可沾衣。山远夕阳低。

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
五代佚名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唐代高适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

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

酒德颂
魏晋刘伶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好事近·夕景

落日水熔金,天淡暮烟凝碧。楼上谁家红袖,靠阑干无力。鸳鸯相对浴红衣。短棹弄长笛。惊起一双飞去,听波声拍拍。

端午日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南轩松
唐代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戍卒伤春
唐代于濆

连年戍边塞,过却芳菲节。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

萧条柳一株,南枝叶微发。为带故乡情,依依藉攀折。

晚风吹碛沙,夜泪啼乡月。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

送裴侍御归上都
唐代张谓

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谿。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李贺小传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反馈